互联网医疗经历大洗牌 行业新规触动从业者神经

时间:2017-05-19 15:50:00来源:中国商网

踏入2017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行业进入了政策落地的时刻,两票制、营改增、一致性评价等政策暴风骤雨式的推进,让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医药电商领域,第三方平台售药行为的停止与证照审批的取消,及近日网传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更是改变了行业的格局与准入门槛,时刻触动着行业从业者的神经。

互联网医疗,这个曾被看好的创业蓝海,如今正经历一波大洗牌。经过前几年资本追捧的热潮后,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们一边面对“商业模式是否成立”的诘问,一边被监管缺位推至风口浪尖。

上述文件对互联网诊疗活动给出了官方定义: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和公众提供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处方等服务的行为。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关于互联网医疗从业资质的表述:允许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

这意味着之前拿到所谓互联网医疗“牌照”或许可的公司,也将变成“非法”。

投资了多个互联网医疗项目的一位投资人士表示,“这个文件太严厉,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还处于早期阶段,非常脆弱,应该让它野蛮式生长。”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药电商的监管政策与监管趋势每年都有变化。如2016年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结束,2017年取消“B、C”两证审批,更是改变了医药电商的运营基础与准入门槛。而医药分开、互联网+医疗、医药新零售等政策及新趋势让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医药电商企业认准政策趋势,合规化运营,避免行业因安全问题使整个行业停滞不前,就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线问诊是企业布局互联医疗的切入口和“标配”。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规范,在线问诊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一度饱受质疑。

“不是所有的病种都适合在线诊疗,”芸泰科技创始人袁羽告诉记者,“在线诊疗通常是在两个科,一个是内分泌,大量的慢性病人集中在内分泌。第二个是精神内科,可能需要远程指导。但像儿科的小儿并发症很多,远程传过来的皮肤可能颜色都失真。”

互联网医疗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医疗确实存在很大缺陷。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拿中医来说,诊断需要望、闻、切、问四个环节,西医需要望、闻、扣、诊四个环节,而利用互联网诊断,只能实现望、问等少数环节,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准确诊疗,这是互联网医疗的弊端。”

但是,如果因此就大大限制互联网医疗,并非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对降低医疗成本也不利。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定互联网诊疗只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只针对慢性病人来说,在美国,一些州的法律则更为宽松。美国德克萨斯州法律即规定,如果医生和患者建立了线下的首诊关系,在医患关系已经确立的前提下,首诊一年之内患者可以在复诊中通过远程医疗获得医生的服务。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在健康咨询、轻问诊方面的作用不能被忽略,信息化的运用也解决了医院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不管“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的意义都是深远的。

2017年是医药电商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多种形式的创新将有利于医药电商发展,为行业创造发展的良机。然而一切的尝试都必须建立在对政策的掌握和研究上。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互联网医疗要发展,也要立法规范,尤其是信息安全方面更要利用先进技术和法规严管。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只是医疗信息走出医院的远程输送的一种形式,因此远程医疗定义为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通;而互联网医疗无非就是把传统的医生的诊疗行为“搬上”互联网与就诊者进行的线上诊疗行为。严格来说,这种形式不是“医院”,充其量也只能当作诊所。医院是一个实体,互联网则是一个工具和平台。如果一定要称之为“医院”,理所当然就必须按照现行“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法律程序审批。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